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周丽娟[1] 曹巍[1] 刘敏[1] 马春慧[1] 李赢[1] 侯文静[1] 詹峰[1]
机构地区:[1]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转化医学中心,河南郑州450007
出 处:《中成药》2015年第8期1704-1708,共5页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基 金:常州四药临床药学科研基金(CZSYJJ130526)
摘 要:目的研究影响蒺藜防白缓释滴丸(蒺藜、防风、白芷、丹参等)成型的各种因素,确定最佳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单硬脂酸甘油酯为缓释基质,PEG-6000为速释基质,采用熔融法制备蒺藜防白缓释滴丸。以滴丸的硬度、圆整度、丸重差异和体外释放度作为综合评定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处方和成型工艺。结果优选的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为:药物与基质的质量比为1∶4,单硬脂酸甘油酯和PEG-6000的质量比为1∶2.5,药液温度85℃,滴距7 cm,滴速50滴/min,滴头的内外径为3.0 mm/4.0 mm,冷却液为二甲基硅油,冷却液温度10℃。该缓释滴丸12 h的最大累计释放百分率可达90%。结论本法使蒺藜防白缓释滴丸制备易于进行且质量稳定。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9.25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