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共望谟县委党校,贵州望谟552300 [2]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出 处:《鄂州大学学报》2015年第7期22-24,共3页Journal of Ezhou University
基 金:贵州民族大学科研院(所);基地(中心)项目"民间佛教视域中的贵州傩文化探析"[KYJG(2014)42号]
摘 要:中国历史上的烽燧制度由来已久,其多设在西北边塞要地,曾在古代边疆战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多数研究者认为,烽燧是指烽烟,即烽火台上所发出的狼烟,但该认知过于简单,有待进一步深化与拓展。文章通过对出土简牍、相关文献及实物的梳理,对汉代烽燧制度及相关问题进行全面阐述,以期对烽燧制度及其与汉代边塞战争的关系形成新的认知。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