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马国强[1]
出 处:《学术交流》2015年第8期76-80,共5页Academic Exchange
基 金: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当代中国法律义务实现的实证研究"(09SFB3002);吉林大学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项目"医事法学方法论研究--以基因法律问题为范例"(2011QY108)
摘 要:法律义务实现是法的实现之构成要素,也是法治发展的题中之义。法律义务实现从理论上可分为社会主导、国家主义、公民参与三种模式。我国现阶段法律义务实现的实践活动带有明显的国家主义色彩,国家在法律义务实现过程中以主体的身份督促公民履行法律义务。但国家主义法律义务实现模式并不能有效解决法律义务实现中的问题。在此模式下公民有被异化和客体化的危险从而无助于法律义务实现之立法目的,导致法律义务难以真正落到实处。在分析国家主义法律义务实现模式之劣势的基础上有必要引进公民参与的视角。法律义务实现有赖于国家和社会相互支撑与配合。法律义务实现过程中的公民参与法律义务实现模式可塑造公民的主体性,保障其权利诉求之实现;亦可从权力结构上形成国家社会间的良性互动从而缓解或者彻底改变国家主义在我国法律义务实现中塑造的不良形象。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健全的保障机制才能使公民参与法律义务实现落到实处,此尚需在以后的法治进程中不断完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