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兴斌[1] 宣昊[1] 张宏山[1] 杨越[1] 董冰[1] 俞亚珍[1] 沈丽丽[1]
机构地区:[1]甘肃省武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武威733000
出 处:《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5年第4期59-61,共3页Bulletin of Disease Control & Prevention(China)
基 金:"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项目(2012ZX10004-208);武威市科技计划项目(WW140205)
摘 要:目的了解甘肃省武威市腹泻症候群病例的病原构成及其流行特点,为腹泻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武威市凉州区2所哨点医院门诊、急诊就诊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用细菌培养法检测肠道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用ELISA、PCR和RT-PCR法检测肠道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札如病毒)。结果共收集粪便标本212份,检出阳性标本150份、病原体7种,阳性检出率为70.75%;病原谱构成分别为沙门氏菌9份(6.00%)、志贺氏菌7份(4.67%)、A组轮状病毒57份(38.00%)、诺如病毒29份(19.33%)、札如病毒8份(5.33%)、肠道腺病毒26份(17.33%)、星状病毒14份(99.33%);57份A组轮状病毒阳性标本中,病毒毒株G血清分型以G9、G3为主,P基因型分型以P[8]为主;男、女病原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1);发病年龄以3岁以下组为主,占83.02%(176/212),病原体的阳性检出率为63.68%(135/212),与其他年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3,P<0.05);2─7月、10─12月为病原阳性检出较高的月份。结论2012─2014年甘肃省武威市腹泻症候群病例监测的主要病原体为沙门氏菌和A组轮状病毒,婴幼儿是高发人群,扩大病原监测范围和加强感染性腹泻的防治仍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