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苏在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中的政策及战略考量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名望[1] 

机构地区:[1]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出  处:《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55-60,共6页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Social Science Edition

摘  要:1956年7月埃及总理纳赛尔为解决修建阿斯旺水坝费用,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引起英法美等国的强烈不满,英法决定使用武力迫使纳赛尔放弃这一计划,遂以保护运河安全为由,于10月31日对埃及展开了猛烈的军事攻击,这就是著名的苏伊士运河危机,即第二次中东战争。自纳赛尔发表将苏伊士运河国有化声明后,印苏两国对此十分关注,并予以积极支持;当英法为控制苏伊士运河而侵略埃及时,印苏在各种场合对此侵略行径予以强烈声讨,苏联甚至以核攻击进行威慑。印苏在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中的政策,其深层缘由皆是为本国的国家利益考量。对印度来说,主要是维护本国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对于苏联来说,支持纳赛尔政府的要求,不仅可以扩大苏联在第三世界的影响,而且还可以以"蛙跳"动作实现沙俄和苏联史上从未有过的对中东和非洲的影响,从而达到战略突围的目的。在美英等众多西方国家要求苏伊士运河国际化并把持联合国等极其不利于埃及的情况下,印苏两国对此问题的强硬态度无疑对保障埃及国家利益不受侵犯前提下妥善解决苏伊士运河危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 键 词:印度 苏联 苏伊士运河危机 

分 类 号:K153[历史地理—历史学] D819[历史地理—世界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