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少华[1]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 处:《文学评论》2015年第5期139-147,共9页Literary Review
摘 要:以后世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前代之文,中国古代的学术与文学,皆有"史"之演变轨迹。先秦两汉赋论,就体现出"时迁代变"的发展过程:先秦"诗言志"传统,在赋体现为"赋志"说;按照《西京杂记》、罗根泽之说,西汉相继出现了"赋心"、"赋神"说;据刘勰之言,东汉末年又出现了"赋情"理论的萌芽。这些说法,虽然属于后世对前代辞赋的理论总结,但也符合中国文学的批评传统和古代文学的理论进程。汉赋撰写理论的变化与汉代文学发展的不平衡,使得"赋心"、"赋神"、"赋情"在汉赋中的比重有一定差异。就汉赋撰作的内部机制而言,从"赋心"到"赋神"、"赋情",体现了后人对汉赋撰作指导理论的演进理解,具有"时代转换"的理论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