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曾璐[1] 唐外姣[1] 殷锦锦[2] 周本杰[1]
机构地区:[1]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药学部,广东广州510282 [2]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药学部,广东广州510150
出 处:《中药材》2015年第5期1049-1052,共4页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基 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201000938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4160)
摘 要:目的:观察熊果酸对由脂肪变性HepG2细胞的药理作用。方法:体外用1640培养基培养HepG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熊果酸组(80μmol/L)、非诺贝特组(10μmol/L),正常对照组以含1%BSA的培养基培养,其余各组细胞均以1 mmol/L的游离脂肪酸(FFA)诱导建立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以预防给药(FFA和药物同时干预24 h)和治疗给药(先以FFA诱导24 h后再以药物干预24 h)两种方式进行药物干预,采用油红O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测定各组光密度值及细胞内甘油三脂(TG)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熊果酸组在预防给药时,其脂质定量、细胞内TG及上清液中TNF-α和IL-6含量均显著降低,但在以治疗方式给药时仅上清液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熊果酸可改善HepG2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的脂质堆积和炎症,且预防作用效果优于治疗作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