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寂静——明末清初佚名《八罗汉图》册初探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万新华[1] 

机构地区:[1]南京博物院艺术研究所

出  处:《南方文物》2015年第3期204-211,F0002,F0003,共10页Cultural Relics in Southern China

摘  要:罗汉,是梵文阿罗汉(Arhat)之简称,很早就出现在部派佛教的经典之中,意指声闻乘佛修证的最高境界,即“阿罗汉果位”。意译上有三层解释:一说可以帮人除去生活中一切烦恼;二说可以接受天地间人天供养;三说可以帮人不再受轮回之苦。即杀贼、应供、无生,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至此果位者,诸漏已尽,永离轮回,不再受人世生死果报之苦,得大解脱。大乘佛教兴起后,在菩萨救世思想的刺激下,罗汉的性格逐渐产生变化。西晋竺法护所翻译《佛说弥勒下生经》,东晋时所译《增一阿含经》和《舍利弗问经》均言及。自释迦佛入灭至弥勒佛出世以前,摩诃迦叶、宾头卢、君徒般汉和罗喉罗四大比丘应不入涅粲,住世护法。七世纪唐玄奘所译《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详述十六罗汉的名号、眷属数目和住处等,奠定了罗汉信仰在中国发展的基础。

关 键 词:罗汉果 明末清初 《增一阿含经》 佚名 寂静 大乘佛教 救世思想 弥勒佛 

分 类 号:J219[艺术—美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