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与血小板激活因子关系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元一[1] 孙利波[2] 文思敏[3] 尹若峰[1]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长春130033 [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外一科,长春130033 [3]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出  处:《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5年第9期2316-2318,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

摘  要:血小板激活因子(PAF)是一种内源性合成分泌的磷脂炎性介质[1],其来源多为宿主防御细胞如抗原作用下的免疫球蛋白E (IgGE)、未成熟的巨噬细胞、激活状态下的嗜碱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2-4],合成部位多位于细胞膜[5].PFA的血浆浓度很低,但作为一种强有力的炎性介质,它在各种急、慢性炎症疾病中起重要作用[6].

关 键 词:血小板激活因子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免疫球蛋白E 慢性炎症疾病 炎性介质 巨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 合成分泌 

分 类 号:R973.2[医药卫生—药品]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