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武敏[1] 黄传兵[2] 贾建云[1] 杨小静[1] 杨秀丽[1] 李明[1] 徐友霞 纵瑞凯[2]
机构地区:[1]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安徽合肥230031 [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安徽合肥230031
出 处:《新中医》2015年第10期70-72,共3页New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痹病学建设项目(国中医药发[2009]30号);安徽中医学院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0TD005);安徽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课题项目计划(2012ZY28)
摘 要:目的:观察健脾滋肾法治疗脾肾两虚型缓解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醋酸泼尼松、硫酸轻氯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健脾方药治疗,2组疗程均为3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证候疗效及中医脾肾两虚症状总积分变化,观察测实验室指标及疾病活动指标。结果:缓显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60.00%、90.00%;对照组分别为33.33%、76.67%,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在改善神疲体倦、面色无华、少气懒言、腰膝酸、食少纳呆、大便异常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BPC)及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C)、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RBC、BPC、MCV、MCHC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2组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C3、C4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治疗组ESR、C3、C4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组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度(SLEDAI)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减少面色潮红及胃肠道反应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滋肾中药治疗脾肾两虚型缓解期系统性红斑狼疮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