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主导型政策负排斥:演变轨迹与形成机理——以当代中国为视角  被引量: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钟裕民[1] 陈侨予[2]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2]澳门大学社会科学院

出  处:《探索》2015年第5期104-108,共5页Prob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公共权力运行公开化路径研究"(13BZZ032);项目负责人:钱再见;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农村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协同供给机制创新研究"(13ZZB003);项目负责人:钟裕民

摘  要:以社会身份制为特征的身份主导型政策负排斥,是社会不公正的典型表现。在当代中国,身份主导型政策负排斥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年至1978年,全面形成;1978年至2003年,高位运行;2003年以来,非对称性发展。身份主导型政策负排斥是社会身份认证机制、单位中介机制、社会封闭机制等共同作用的结果。身份主导型政策负排斥的治理要坚持保障社会权利和建构共享式利益整合机制并行的策略。

关 键 词:身份主导型政策负排斥 差等正义 社会身份认证机制 单位中介机制 社会封闭机制 共享式利益整合机制 

分 类 号:D013[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