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顾昊[1] 薛启明[1] 王瑞平[1] 董明心 陈卫东[1] 王正[1] 沈忆新[2]
机构地区:[1]江苏省太仓市中医医院骨科,江苏太仓215400 [2]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江苏苏州215104
出 处:《实用骨科杂志》2015年第9期821-824,共4页Journal of Practical Orthopaedics
摘 要:目的观察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PKP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并获得完整随访的26例(30个椎体)患者资料,通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病椎前缘和中部高度、Cobb角的变化,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临床疗效,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26例患者的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4.8个月。患者术后VSA评分及OPI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与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3 d的椎体高度及病椎的Cobb角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的椎体高度和Cobb角与术后3 d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无严重临床并发症发生,出现骨水泥渗漏共计3节病椎。结论 PKP治疗的近期疗效与正确确认病椎有关,远期疗效与抗骨质疏松治疗有关,手术并发症与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护理有关。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