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厉震林[1]
机构地区:[1]上海戏剧学院,教授200040
出 处:《当代电影》2015年第10期138-142,共5页Contemporary Cinema
基 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计划(项目编号:12YL0907);2011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时期电影表演美学史述"(项目编号:2011BWY010)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在90年代的"放逐"文化姿态中,中国电影表演出现了放弃"社会代言体"性质的情绪化表演思潮。它接近于一种具有个人自传体性质的"行为艺术",它既有时代的规定性,也有青春文化的悖论性,更有文化误读的功利性,成为了第六代电影的形象表意以及精神"假面"。情绪化表演的具体修辞形态,体现在去戏剧化的表演方法、即兴表演、非职业表演和日常化语言等方面,并形成了纪实性和虚幻性的两种情绪化表演状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7.15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