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的里甲役与编户应对策略——徽州文书《崇祯十三年四月二十日杨福、杨寿立合同》考释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申斌[1] 黄忠鑫[2]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100871 [2]暨南大学历史系,广东广州510632

出  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5年第3期41-51,共11页Journal of Chinese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徽州文书分类法与元数据标准设计研究"(项目批准号12CTQ00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明清时期徽州图甲文书的搜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4YJC770012);教育部行动计划司局专项项目"明清东南海洋经略与海疆社会"(项目批准号11200-3104900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明代赋役改革导致徭役折银定额化,但里甲役仍需亲身承担,是一项不确定的负担。针对不同负担,编户发展出不同应役方式,在家族组织不同层次上订立共同应役合同或者委托承揽契约,通过多层次复合性应对策略分散了风险、减轻了官方改革残余的徭役负担不确定性对生活的影响。应对策略所遵循的明晰权责、细化收益风险分担的原则显示出户内赋役应对本质上是一种具有很强"可计算性"的契约关系。

关 键 词:明末 里甲役 负担不确定性 多层次复合式应役策略 契约关系 

分 类 号:K248.3[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