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申报》广告看上海社会的世俗化特点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彭旭蕾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上海200433

出  处:《新闻大学》2015年第4期140-148,共9页Journalism Research

基  金:[致谢]本文在写作与修改过程中得到黄瑚教授的宝贵建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摘  要:世俗化本意指社会的去宗教化,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对实用性和个人价值的提倡。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上海,在商品经济极度繁荣的基础上,社会的世俗化表现为在实用性原则下,对传统"五伦"价值观的消解、对宗教的消解和对个人主体地位的尊重。《申报》作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大报,以丰富多彩的广告反映了这一世俗化特点,并参与构建了一个世俗化的上海社会。

关 键 词:世俗化 实用性 上海社会 《申报》广告 

分 类 号:G219.29[文化科学—新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