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区“老人农业”的生成动因与发展空间  被引量:1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董欢[1,2] 郭晓鸣[3] 

机构地区:[1]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美国康涅狄格大学 [3]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出  处:《中州学刊》2015年第9期39-44,共6页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加快推进农业大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10ZD&015);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项目(留金发[2014]3026)

摘  要:作为非均衡快速城市化进程的产物,以及小规模农户家庭基于收益最大化的分工结果,传统农区"老人农业"在特定发展阶段具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的发展空间。利用农户家庭微观调查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表明:受农作物生产特性影响,"老人农业"更多存在于耗劳力少、机械化程度高的作物领域;在以满足自给为主的农业形态中,年龄结构对农业生产行为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使得不可逆的"老人农业"表现出更强的生存能力;虽然"老人农业"有其存在的合理发展空间,但在本质上仍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相背离。基于"老人农业"不可逆的事实及其存在合理的认识,传统农区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不应以挤出老龄农业劳动力为代价。相反,考虑到短期内现代农业无法覆盖所有农区的客观事实,国家制定相关农业政策时必须认同"老人农业"的发展现实,给予未来生存需要依靠农业的老龄农业劳动力必要的政策支持。

关 键 词:老人农业 生成动因 生产行为特征 发展空间 

分 类 号:F325.15[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