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2]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 处:《学习与实践》2015年第10期112-120,共9页Study and Practice
基 金:上海市重点学科社会学建设项目(项目编号:B501)资助研究成果;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大学生村官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个案"的部分研究成果
摘 要:大学生村官作为农村社区的基层工作群体,以往的研究更加聚焦对大学生村官政策本身的探讨,试图把大学生村官当作国家制度在基层的代理人来理解。这一研究范式在为农村社区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忽略了大学生村官参与农村社区服务与治理的特殊功能。通过对SH市X区大学生村官的实证调查发现,组织的推动和农村社区活动的开展生成了新型社区公共空间。大学生村官充分利用公共场所、公共权威、公共活动与事件、公共资源等地方资源与社会条件,实现了社区空间的形塑和再生产。但乡村公共空间的形成并非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的初衷,而是大学生村官开展农村社区工作取得的意外后果。从而,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社区扮演的角色就从传统的"管理者"或者"服务者"的身份开始向"农村社会工作者"身份转变。他们逐渐成为农村社区中的精英人士,积极参与社区服务与基层社会治理,实现了一种善治效果。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