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心力衰竭预后的血清学指标研究进展  被引量:9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高蓉蓉[1] 孔祥萦 李新立[1] 

机构地区:[1]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江苏省南京市210029 [2]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心胸外科,江苏省南京市210029

出  处:《中国循环杂志》2015年第10期1030-1032,共3页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

摘  要:2013年Braunwald阐述了与慢性心力衰竭(CHF)发生发展相关的7种病理生理学机制:心肌细胞张力增加、心肌细胞损伤、神经内分泌激活、肾功能异常、基质重塑、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且近年急性心力衰竭(AHF)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于生物学标记物与AHF诊断、病情严重程度、预后评估及新药物治疗等方面。本综述旨在从CHF病理生理学角度分析评价AHF程度及预后相关血清学指标研究进展,有助于我国临床工作者规范AHF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价相关指标的筛选。

关 键 词:急性心力衰竭 生物学标志物 预后评估 

分 类 号:R541[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