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郑丽君[1] 尚卜凤[1] 张静[1] 杜海燕[1] 王雁[1]
出 处:《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年第10期1526-1528,共3页Chinese Remedies & Clinics
摘 要: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可避免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减轻化疗药物对血管和周围组织的刺激,且省时省力,并发症低,现已在临床广泛使用[1]。因PICC价位较高,且反复插管造成患者心理紧张,经济负担重,因此许多患者在化疗间歇期间强烈要求带PICC管出院[2]。而多数肿瘤化疗患者的特点是长期治疗,住院化疗时间短,化疗间歇休养时间长,故PICC置管的院外护理和并发症预防十分关键[3]。PICC留置期间,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和缩短导管的使用时间,给肿瘤患者在经济上和身体上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但是,偏远地区及当地无PICC门诊的患者,如何保证居家期间的患者安全、导管安全是现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有研究显示[4],患者对导管相关的并发症早识别、早预防,对于长期带管患者尤为重要。大部分预防性干预和卫生保健活动都必须长期由患者自己执行,患者成为疾病的自我管理者。自我管理行为是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提升健康而采取的行为,自我管理行为与疾病的症状控制直接相关[5],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医疗费用等[6]。本研究通过对63例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自我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其影响因素,探究其应用价值,为开展肿瘤PICC置管患者治疗间歇期的自我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3.17.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