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毒内酯化合物抗肿瘤活性评价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冬梅[1] 邓丽娟[1] 刘俊珊[1] 胡丽萍[1] 彭群龙 田海研 韩伟立[2] 李媛[3] 曹惠慧[1] 陈丽新[3] 叶文才[1] 

机构地区:[1]暨南大学药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2]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广东广州510515 [3]暨南大学医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出  处:《中国药理学通报》2015年第B11期246-247,共2页Chinese Pharmacological Bulletin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0901847,No81573455);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No2012ZX09103101-05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No9451063201002969);广州市重大科技计划专项子项目(No2011Y1-00017-11);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专项(No2011J2200045)

摘  要:目的探讨蟾毒内酯化合物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① 采用MTT法和肿瘤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评价蟾毒内酯类化合物的体外体内抗肿瘤活性.②联合采用鸡胚尿囊膜模型和Transwell小室法评价沙蟾毒精对新生血管和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③运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V-FITC/PI双染色法和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周期、凋亡和自噬现象.④运用siRNA基因沉默技术、免疫荧光法、Westernblot及RTPCR检测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变化.⑤采用彗星实验、ITC和光谱法研究其对DNA的作用.结果①体外活性筛选发现大部分蟾毒内酯化合物均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其中沙蟾毒精和蟾毒它灵具有良好的体内抗肿瘤活性[1-7].②沙蟾毒精可抑制肝癌细胞的粘附、运动、迁移和侵袭,也可抑制肿瘤血管新生[10-12].③研究发现该类化合物可阻滞肝癌细胞于G2/M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自噬[1,5,6,11].④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蟾毒内酯化合物可通过激活ClC-3型氯离子通道,抑制PI3K/Akt/mTOR通路的活化,mTOR可能同时参与沙蟾毒精诱导的凋亡和自噬,且自噬可能拮抗沙蟾毒精诱导的凋亡[12-14].⑤沙蟾毒精和嚏根草素可导致DNA损伤,启动ATM/ATR-Chk1/Chk2-Cdc25C信号通路抑制抑制CDK1-CyclinB1酶的激活[13];光谱法研究结果显示沙蟾毒精可以插入DNA链;Molecularmodeling模拟了沙蟾毒精的吡喃环部分可以与DNA链中GT碱基对形成氢键.结论以上研究结果揭示了蟾毒内酯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为蟾毒内酯类化合物作为抗癌药物的研究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关 键 词:蟾毒内酯类化合物 凋亡 自噬 ClC-3氯通道 PI3K/AKT/MTOR DNA损伤 

分 类 号:R284.1[医药卫生—中药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