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出 处:《兰州学刊》2015年第10期185-190,共6页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信贷约束下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参与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3CJY08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动‘三农’问题解决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与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3&ZD023)的阶段成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组织形式与信贷可得性研究”(项目编号:BUCTRC201504)
摘 要:采用湖北省和重庆市485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对提高工资水平能否促使农村留守劳动力参加转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尽管样本农户留守劳动力完成农业种养生产活动后仍有44.93%的剩余,但仅有28.67%的留守劳动力在可接受的较高工资水平下愿意外出转移,而且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很低。农村留守劳动力呈现女性化、高龄化和低学历化特征。能力不足、家庭义务、选择偏好是导致农村劳动力留守的主要原因,而城镇就业工资水平并非农村劳动力留守的主要原因。因此,尽管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尚未枯竭,但留守劳动力的整体数量和质量都已明显下降,仅仅通过提高工资水平的方法动员农村留守劳动力向外转移难以解决劳动力的持续供给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