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天津300071
出 处:《知与行》2015年第2期14-18,共5页Cognition and Practice
基 金:教育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化;时代化重点专项项目"马克思经济学本体论研究特征及当代价值"(12JD710001)
摘 要: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科学的阶级斗争理论。之后,他们不断根据当时欧洲各国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对阶级斗争理论做出了进一步的完善和说明。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后,苏联的列宁、斯大林,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者,都对阶级斗争理论做出过深入的研究并推动了这一理论的新发展。随着当前中国国内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理清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发展脉络,特别是《共产党宣言》之后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得失,对于我们正确把握这一理论,无疑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分 类 号:A12[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D01[政治法律—政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