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罗泽飞 苏旭春[1] 孔嘉欣[1] 闫冰川[1] 张国栋[1] 王桦[1] 程玲[1] 戴诗蕾
机构地区:[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二科,广州510095
出 处:《广东医学》2015年第19期2958-2960,共3页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基 金:广州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项目(编号:A001006)
摘 要: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化疗后大鼠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即高、中、低剂量组,丹参组,模型组,正常组。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给大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及生理盐水饲养,制作化疗后血液高凝状态模型。造模后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以黄芪多糖高、中、低剂量腹腔注射,丹参组腹腔注射丹参粉针,模型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连续3 d,正常组不予任何处理。第7天处死大鼠,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功能及血清内皮缩血管肽(ET-1)、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在各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还原黏度、PT、APTT及血清ET-1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P<0.01),血清NO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造模成功。高剂量组及丹参组在各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还原黏度及血清ET-1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血清NO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两组各参数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中、低剂量组全血黏度中切及高切低于模型组(P<0.05);低剂量组全血黏度低切(1·s-1)低于模型组(P<0.05),各用药组PT、APTT均比模型组缩短(P<0.01)。结论黄芪多糖可明显改善化疗后大鼠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血清ET-1水平及增加NO含量,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3.58.7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