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福州350005 [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福建医科大学基因诊断研究室,福州350005
出 处:《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5年第9期703-706,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371888,81572067);福建省高校产学合作科技重大项目(2013Y4002);福建省卫生计生委青年科研课题(2015-1-50)
摘 要: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可引起急、慢性感染,与肝硬化及肝癌密切相关,全球约有20亿HBV感染者,其中3.5亿为慢性携带者,HBV感染仍是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目前,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药物,但这些药物并不能完全清除HBV感染。彻底控制、清除HBV感染一直是世界范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已经明确,HBV与相关受体结合并且入胞是启动HBV感染的关键步骤,因此,找到HBV受体对于控制和清除HBV感染至关重要。我国青年科学家李文辉于2012年发现并证实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 sodium-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NTCP)是HBV的受体,为该领域的研究带来很大的希望。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1.22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