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刁金囡[1] 吴燕[1] 朱辟疆[1] 董萍[1] 王莹莹[1] 林淑媛[1] 胡莹[1]
机构地区:[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镇江市中医院,镇江212003
出 处:《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5年第10期889-891,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Nephrology
基 金:江苏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No.YX1255)
摘 要:目的:观察新肾炎康颗粒对慢性肾炎的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64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及治疗组(33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雷公藤多苷片+缬沙坦),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新肾炎康颗粒,疗程2个月。观察指标为:疗效,尿蛋白定量、尿IL-6、尿TGF-β1、尿MMP-9和TIMP-1,Scr及BUN等治疗前后的改变。结果:新肾炎康颗粒组完全缓解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8.5%及87.9%,对照组分别为22.6%及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74,P=0.030)。治疗组尿蛋白(P<0.05)、Scr(P<0.05)、尿IL-6(P<0.01)、TGF-β1(P<0.01)、TIMP-1(P<0.01)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MMP-9(P<0.05)比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尿蛋白(P<0.05)降低,尿IL-6、TGF-β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MP-9(P>0.05)虽比治前增加,TIMP-1(P>0.05)虽比治前降低,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服新肾炎康颗粒对慢性肾炎疗效明显高于雷公藤多苷片+缬沙坦的常规治疗,其机制可能与新肾炎康有抑制IL-6、TGF-β1等炎症因子,增强MMP-9表达,抑制TIMP-1表达,从而促进ECM降解,抑制ECM合成,从而抑制肾脏炎症及纤维化,改善肾脏病理有关。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9.13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