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苗族风险型耕作经济的形成与文化逻辑——以云南省某苗寨栽种三七为例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渝东[1]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出  处:《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88-92,共5页Journal of North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公民意识与多民族国家的族别认同"(09AMZ001)

摘  要:山地苗族的经济形态在近代发生了至少两次重大改变,第一次是从游耕经济变为保守型定耕农业经济,第二次是从保守型农业向市场化转变。在这当中,有些苗族村寨却一步迈入了风险型农业经济之中。他们的这种转变可从游耕经济所塑造的经济伦理的角度来理解。在游耕退而求稳、进而求险的"钟摆模式"中,栽种三七的风险投资也可用山地苗族的经济伦理来进行阐释。

关 键 词:苗族经济形态 风险型经济 经济伦理 

分 类 号:G03[文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