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社团与期刊的互动共生——论新文学的生产传播与文脉制衡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忠[1] 

机构地区:[1]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  处:《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48-56,共9页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同人期刊研究"(10YJA751048)

摘  要:新文学的产生与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高等教育、同人社团和期刊扮演着重要角色。高校师生不仅是新文学的生产主体,也是接受主体。教师、学生、作家、读者的多重身份认同与互动,加快了新文学从"破坏"到"建构"的步伐。新文学伊始,师生、同窗之间结社十分普遍,"社团—期刊"几乎成为一种标配模式。同人社团和期刊在积聚作家、发表作品、培养人才、开展论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弊端:不利于凸显作家个性;同人聚散、思想分歧容易导致社团消亡、报刊停办;社团之间意见相左甚多,"党同伐异"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社团和期刊的存在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众声喧哗,什么是多元对话。

关 键 词:新文学 生产传播 文脉制衡 学校 社团 期刊 

分 类 号:I206.6[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