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季华[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法学院
出 处:《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5年第5期154-159,共6页Jorunal of Yunan University Law Edition
摘 要:反措施(countermeasures)作为一项从"报复"发展起来的国际法概念,具备较为丰富的法律确信和国家实践,并被绝大多数国际法学者认为已经具备习惯国际法的地位。自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开始编纂有关国家责任的条款之时,有关反措施实施主体能否为非受害国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2010年希腊学者Elena Katselli Proukaiki在其著作《The Problem of Enforcement in International Law》中从法律确信和国家实践这两个方面认为,非受害国实施反措施已经具备习惯国际法地位。笔者认为,无论从国家法律确信还是国家实践,非受害国实施反措施是备受争议的,非受害国实施反措施不具备习惯国际法的地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