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臣裴延龄的瞒和骗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兴濂 

出  处:《同舟共进》2015年第12期84-84,共1页

摘  要:在中国历史上,因为统治者喜欢听顺悦己意的话,久而久之,报喜不报忧便成了官员的职业习惯。要报喜,却无喜可报,怎么办?就不得不制造假象来哄骗主子,于是说谎便成了官员的家常便饭。 唐朝德宗年间的宠臣裴延龄就是这方面的高手。裴延龄,河中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乾元末年(公元759年)任汜水尉;德宗在位期间,官至司农少卿。德宗贞元八年(公元792年),裴延龄接任户部侍郎,负责农业税务收支等工作。但他根本不会经营理财,一上任就向奸滑的老吏询问取巧之道,学到虚设政绩的办法之一——分设财库,分立账户。裴延龄上奏道:政府每年财政收支不少,并且年度交替,如今只有一本账难免混乱。建议招募人员分别按欠、负、耗、剩各制一本账,以及分季度、月份账,这样便于管理。德宗以为账目多就意味着收入多,看他分章列目颇为规范,就采纳了裴延龄的建议——窦不知钱物并没增加,不过多添了几本账、几个人而已。

关 键 词:财政收支 中国历史 职业习惯 经营理财 德宗 统治者 山西省 官员 

分 类 号:K242[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