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啸[1]
机构地区:[1]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出 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162-166,共5页Journal of South-Central Minzu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920-1940年代上海通俗文学与纯文学的关系研究"(10YJC751007);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京派散文:走向塔尖"(BSY13026)
摘 要:作为现代工商文化的产物,海派散文更多地执于形而下的物欲与官能的追求,有着平民化、平面化的审美意识。它们不太相信日常生活之外的历史,着眼与关注于可触摸的真实存在。以同情的眼光看待世界,有着浓厚的小市民情结及生存意识,杂遝、卑俗、热闹是其标签。然而,在此尘嚣市街与凡俗世事的抒写中亦满蕴着诗意,甚至又有着形而上的意味。当然,这种形而上更为直接地升华于"现实"与本真,从非理性的层面直接切入形而上,凸显着浓厚的个体感官经验的色彩。海派散文的"形而下"意味着对传统"形而上"神话的消解,是一种先验与超越的终结,有着后现代的趋向与意味,同时又有着时代的印记,记录着现代中国早期都市人生活及心灵的历史。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4.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