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修之修、顿悟成佛的禅宗方法论与境界论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胡遂[1,2,3] 

机构地区:[1]湖南大学文学院 [2]湖南大学文学院学术委员会 [3]岳麓书院

出  处:《湖南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1-5,共5页Social Sciences in Hunan

摘  要:禅宗认为解脱的根本在于去缚,因此一切作意的修持方法,皆为无用。故提出"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的一行三昧禅法,并全面地贯彻到日常生活中,被称作是"无修之修"。无修之修并非不修,只是"无法无非法,故是心心法。"其目的直指"明心见性"之悟境。此悟不由阶渐,一触即觉,现量在前。这就是"瞬刻永恒""桶底子脱"的境界。其特点是无时空,无因果,一了百了,无可无不可。在"了生死"后,禅者还是照样生活,但"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终日行,未曾踏着一片地。与么时,无人无我等相,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方名自在人。"

关 键 词:无修之修 无法之法 桶底子脱 了生死 

分 类 号:B94[哲学宗教—宗教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