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勇军[1]
机构地区:[1]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 处:《领导科学》2015年第22期51-52,共2页Leadership Science
摘 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了反腐力度,显性权力及其腐败得到了遏制,隐陛权力及其腐败需要格外注意。 一、隐性权力及其来源 隐性权力是相对于显性权力的一种权力运作形态,其可能产生于显性权力的延伸和辐射、权力主体的个人魅力、正式权力角色形象的扩散、权力集中且不规范、权力非对称、官场潜规则、权力运行隐蔽且权力范围与责任不清等,同时往往还会表现在政治文化与心理层面。显性权力主体即职务权力主体,而隐性权力主体则更为多元,既可能是职位权力主体,也可能是职位权力主体的身边人。此外,正式权力体系中的部分人还可能与外部的个体之间通过社会互动形成隐性权力网络。就其来源来说.隐性权力的形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