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旁肌间隙入路及后正中入路减压固定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伟[1] 李锦华[1] 赵宙[1] 李安军[1] 

机构地区:[1]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脊柱外科

出  处:《临床外科杂志》2015年第11期860-862,共3页Journal of Clinical Surgery

摘  要:目的:分析经椎旁肌间隙入路(wiltse paraspinal approach,Wiltse 入路)及后正中入路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和后正中入路组,均行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治疗。通过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患者术前术后腰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和腰背下肢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比较,评价不同入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术后引流量[(67.50±33.21)ml]少于后正中入路组[(90.89±60.79)ml](P ﹤0.05);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手术时间[(126.50±17.30)分钟]与后正中入路组手术时间[(132.80±19.57)分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术中出血量[(215.10±87.65)ml]与与后正中入路组中出血量[(326.00±91.82) 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术后3天腰痛评分[(4.57±0.61)分]优于后正中入路组[(6.19±0.61)分]( P ﹤0.05);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术后14天腰痛评分[(2.51±0.62)分]优于后正中入路组[(4.10±0.57)分](P ﹤0.05);47例患者得到6~9个月的随访,术后1个月椎旁肌间隙入路组 ODI(37.39±6.59)优于后正中入路组(46.63±6.17)(P ﹤0.05),术后6个月椎旁肌间隙入路组 ODI(8.55±4.80)与后正中入路组 ODI(10.59±5.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后正中入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椎旁肌间隙入路术后引流量少,术后腰痛及下肢功能恢复更快。

关 键 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旁肌间隙入路 后正中入路 治疗效果 

分 类 号:R687.3[医药卫生—骨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