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铮[1] 任桂玉[1] 戴宁[1] 张淑萍[1] 王友成[1]
机构地区:[1]黑龙江省医院骨一科,黑龙江省哈尔滨150036
出 处:《中国基层医药》2015年第22期3493-3496,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Primary Medicine and Pharmacy
基 金:黑龙江省卫生计生委科研课题重点项目(2014-137)
摘 要: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骨科常见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存质量的、致残率高的外科急症。随着世界各国经济、交通及运动的发展,脊髓损伤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据资料显示:全球每年 SCI 发病率估计在10~50人/百万人。美国每年大约有273000例患者,而且还以每年12000新病例在增加。脊髓损伤后,由于神经细胞缺乏自身修复能力,微环境的抑制,脊髓神经供血系统不能快速建立等,导致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运动和感觉系统功能障碍。脊髓损伤后神经的再生和供血系统的建立是 SCI 领域的两大难题,也是医学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人们通过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进行增殖、分化和移植,从而促使中枢神经供血系统和神经轴突再生的研究颇受医学界的关注。笔者结合脊髓损伤生理病理的特点,介绍目前内皮祖细胞在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并客观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