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利亚[1,2]
机构地区:[1]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2]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敦煌学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出 处:《内蒙古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129-134,共6页Inner Mongolia Social Sciences
基 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唐代民间诗歌抄本的西传现象--以敦煌写本为中心"(编号:2014I118);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法藏敦煌汉文非佛教文献整理和研究"(编号:12JZD009);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丝绸之路文化主题创意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13BAH40F01)
摘 要:唐代敦煌诗歌写本是中原文化向西传播的有力证据。以敦煌为中心的河西地区是唐代人口流动迁移的重要地区。结合敦煌地区的逃户、屯田、战争俘虏、难民等人口迁移,敦煌写本诗歌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安史之乱前,多以初盛唐诗歌行体为主;吐蕃占领时期,写卷出现了落蕃诗和前期歌行体同时存在的现象。归义军统治期,反映内地战乱的大型叙事诗《秦妇吟》频繁出现。敦煌写本诗歌内容多边塞送别、闺情离怨;传入诗题材多以乐府歌行为主,当地诗人多以格律诗写作。彰显了唐代河西移民在诗歌文化上的选择和创作力。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