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明基医院放射科,江苏南京210019
出 处:《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第11期1668-1670,共3页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基 金:"十二五"南京医科大学重点学科项目资助[南医大研(2011/2012)15号]
摘 要: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测定健康人群腰椎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规律,确定正常腰椎BMD参考值。方法:应用CT扫描机,采用固体体模QCT法对527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腰椎骨密度测定,对受检者BMD值与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相关性进行分析。男女各按10岁一个年龄段进行分组,观察各组BMD平均值变化规律。结果:腰椎BMD与年龄(r=-0.531,P〈0.01)、体重(r=-0.098,P〈0.05)、BMI(r=-0.142,P〈0.01)呈负相关;但回归分析表明只有年龄是BMD值的影响因素(r=-1.836,P〈0.001),而体重(P〉0.05)和BMI(P〉0.05)不是腰椎BMD的影响因素。男性腰椎BMD峰值出现在21-30岁年龄组,峰值为(186.50±23.96)mg/cm3;女性腰椎BMD峰值出现在〉30~40岁年龄组,峰值为(194.77±31.77)mg/cm3。女性在40岁后腰椎骨质密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在50岁以后,骨密度平均值小于男性。结论:腰椎BMD值与年龄密切相关;女性40岁后(绝经后)骨质流失明显增加,需要监测腰椎骨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同时也需要重视老年男性的骨质疏松。
分 类 号:R814.42[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