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偏侧萎缩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永芳[1] 李艾帆[1] 

机构地区:[1]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六科,450004

出  处:《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5年第6期468-469,共2页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logy

摘  要:面偏侧萎缩症是一种罕见的、病因未明的、进行性发展的偏侧组织营养障碍性疾病,表现为一侧面部慢性进行性组织萎缩,如范围扩大可累及躯干和肢体,又称进行性半侧萎缩症。该病首先由Parry在1825年提出,Romberg在1846年进一步描述,1871年Eulenberg~[3]首次提出了面偏侧萎缩症,即Parry-Romberg综合征(PRS)的名称。

关 键 词:偏侧萎缩症 Parry 营养障碍性疾病 面偏侧萎缩 未明 发病机制 神经变性 脂肪代谢紊乱 三叉神经损害 螺旋体感染 

分 类 号:R747.8[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