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樊宗皎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 处:《北方文学(中)》2015年第11期105-106,共2页
摘 要:汉语语音发展史上,中古到近现代,语音变化在调上体现为: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平声分为阴阳两类,始于何时各家说法不一。目前能见到的文献记载是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长期以来,众多学者都把《中原音韵》作为基本材料,从多方面论证归纳出平分阴阳的规律,一致认为声调的阴阳之分与声母的清浊有关,“清音平声字发展为阴平,浊音平声字发展为阳平。”本文将据一些例外现象做出探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