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NF-κB信号通路对划痕损伤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影响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黄梓雄[1] 陈兵[1] 聂丽容[1] 朱鹏博[1] 林亨[1] 莫伟[1] 尹延庆[1] 梁远生[1] 

机构地区:[1]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广东湛江524001

出  处:《黑龙江医学》2015年第12期1321-1325,共5页Heilongjiang Medical Journal

基  金:2012年广东医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Qk1308);2013年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XQ1315);2014年度湛江市非资助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湛科[2014]27号2014B101)

摘  要:目的通过对SD大鼠大脑皮层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建立划痕损伤模型,观察干预体外损伤的SD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NF-κB信号通路后细胞NF-κB活化和NF-κB下游炎症因子ICAM-I的表达情况。方法取SPF级新生SD大鼠的大脑皮质后提取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传代纯化满意后,把细胞随机分成空白组、激活组、抑制组、划痕组、划痕+激活组和划痕+抑制组6组。激活组给予NF-κB激活剂PMA干预,抑制组在吡咯醛二硫氨基甲酸(PDTC)预处理后加用PMA,划痕+激活组和划痕+抑制组则在划痕损伤后分别按激活组和抑制组处理。各组细胞处理1 h、6 h、12 h、24 h、48 h后,应用免疫细胞荧光法测定磷酸化NF-κB p65的表达,ELISA法检测ICAM-I的表达情况。结果划痕损伤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NF-κB蛋白表达于伤后1 h表达开始增强,24 h达到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作用时间逐渐增加,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的ICAM-I的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空白组与抑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κB通路激活后,早期细胞ICAM-I表达不明显,晚期ICAM-I大量表达。PMA诱导的NF-κB活化能够促进正常和划痕损伤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I的表达,而PDTC能够抑制NF-κB通路而导致ICAM-I表达减少,但又无法完全阻断该过程。

关 键 词:创伤性脑损伤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核转录因子ΚB 细胞间黏附分子-1 佛波醇脂 吡咯醛二硫氨基甲酸 

分 类 号:R651.15[医药卫生—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