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滕松艳[1]
机构地区:[1]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出 处:《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第6期8-10,16,共4页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Jiamusi University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世界向度研究"(12BZX011)
摘 要: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的认识以"现实的个人"为起点,经历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由抽象到具体的渐进历程。其中,"现实的个人"既不是唯心主义的"精神",也非旧历史观的抽象的、一般的类,而是受一定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限制的现实的历史的人。这一发展历程既表征着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思想认知的变迁,也给人们研究人的本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分 类 号:A81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14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