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修“丫丫戏”历史流变及其艺术探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郑双花[1] 

机构地区:[1]江西科技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江西南昌330098

出  处:《戏剧之家》2015年第20期26-26,28,共2页Home Drama

基  金: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音乐生态学视阈下‘丫丫戏’的历史流变及保护传承研究"(项目编号:YG2014083);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2015年)规划项目"音乐生态学视阈下赣北‘丫丫戏’研究"(项目编号:15YS32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永修"丫丫戏"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产生于自古就以水路闻名的永修吴城,发达的水路枢纽、空前繁华的商业活动、活跃于民间的艺术活动是其产生的重要条件;它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明末清初到新中国成立,为起源发展至兴旺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由盛转衰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逐步兴起至兴盛阶段。其艺术特点在于单纯的打击乐伴奏形式;唱腔沿袭传统民间戏曲特色,剧目多是由传统剧目改编而成;语言具有典型的赣方言特点,且多是口头语白话。

关 键 词:“丫丫戏” 历史流变 艺术特征 

分 类 号:J825[艺术—戏剧戏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