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文本中的替罪羊机制研究——以《淮南子》《三国演义》《白鹿原》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田桂丞 

机构地区:[1]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出  处:《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5年第12期58-59,共2页Modern Chinese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神话学文明探源路径研究"[编号:12YJC751081]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替罪羊机制是勒内.基拉尔提出的理念,认为文化中存在通过寻找替罪羊来解决社会危机的机制,反映了社会上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力问题。这种理论建构于西方宗教世界的基础上,而非宗教世界的替罪羊机制有所不同。以宗教氛围不浓厚的中国为样本,通过《淮南子》《三国演义》《白鹿原》三个文本来探究替罪羊机制在中国的运转流程。中国的替罪羊机制与西方的区别是:替罪羊个数少、替罪羊的罪名的往往是道德违规、替罪羊死后难被神圣化。

关 键 词:替罪羊机制 中国 宗教 

分 类 号:I207.413[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