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分子学技术在自然流产绒毛组织中的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建林[1] 张玉泉[1] 

机构地区:[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江苏南通226001

出  处:《中国妇幼保健》2016年第1期214-215,共2页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China

基  金:南通市临床医学专项计划(HS2014073)

摘  要:自然流产发生率占妊娠总数的10%-15%,由遗传、解剖、免疫、内分泌、子宫病变、女性生殖道感染等多方面因素所致,其中50%以上为胚胎染色体异常。胚胎染色体异常检查的"金标准"为传统的绒毛组织细胞培养G显带核型分析,近年新发展起来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LPA)、比较基因组杂交微陈列(a CGH)、单核苷酸多态微陈列(SNP array)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也逐渐在临床得到了应用。现就自然流产绒毛组织的国内外细胞分子学研究展开综述。

关 键 词:细胞分子学 绒毛组织 自然流产 应用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女性生殖道感染 比较基因组杂交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分 类 号:R714[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