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仇母题”:中西方复仇故事书写的社会政治功能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立[1] 

机构地区:[1]大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辽宁大连116022

出  处:《北方论丛》2016年第1期13-18,共6页The Northern Forum

基  金:2013年度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世界文学格局中的中国武侠小说母题研究"(L12BZW004)

摘  要:中国古代复仇行为最彻底的形态是"食肉寝皮",此与族群成员政治地位的阶层性有关,也与古老巫术的民族记忆有关。西方"食仇母题"可溯至《十日谈》。从中西方"食仇母题"的生成元素看,西方式复仇偏重从精神方面来折磨仇敌,摧毁其意志与灵魂,以达到灵肉双重毁灭目的。传统中国的则以肉体毁灭来泄愤,注重肉体毁灭的过程书写,品尝完成伦理使命的快慰。西方注重主体复仇心态演变的过程;而中国则偏好于伦理目标实现的社会效果、教化与警世功能。西方"食仇"叙事常引发对复仇者个体命运悲剧的反思;中国复仇之作更多地激发善必胜恶的"盲目"愉悦感,忽视"惩恶扬善"道德行为的反社会性与不道德性。中西方"食仇母题"叙事的文本间性,显示出复仇的普世性价值取向的"异中有同"特性,族群成员的社会伦理行为有多维的政治指向,而"食肉寝皮"的文本书写,除了动物生存本能的血腥快意,还暗示族群森严阶层等级所折射出扭曲的奴隶性心态,有反社会与不道德意味存在。

关 键 词:复仇主题 “弱势群体” “食仇母题” 

分 类 号:I106[文学—世界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