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郭雪妮[1]
出 处:《理论月刊》2016年第1期70-75,共6页Theory Monthly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5CWW00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7批面上一等资助项目(2015M570317)
摘 要: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历来备受史学界重视。与之相关,对其文学性的质疑也从未间断。若从形象学的视角切入,辅以叙事学方法,则会发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废佛期间的记事中出现了三个层次的突转:即日记体的脱离、文献的再编纂、情绪性词汇的突显。这种突转将圆仁日记由之前的定型化文体,转化成一种描述与阐释相交、审美与伦理混杂的虚构性文体,其突转的要因无疑与书写者圆仁身处废佛漩涡的苦痛体验相关,而圆仁的"不可靠性"叙事为古代日本人在中国的受害想象提供了鲜活的例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