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
出 处:《理论与改革》2016年第1期7-12,共6页Theory and Reform
基 金:秦龙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梦与凝聚社会改革共识研究"(15BKS027);秦龙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马克思的‘人本共同体’理论及其当代价值"(13YJA71003710);秦龙主持的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L14BSZ014);肖唤元主持的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习近平意识形态思想研究"(2015YB10)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理论的科学阐释是与唯物史观的创立相伴而生的,马克思采取三重视界来考察意识形态,即认识论视角下的意识形态,主要指"虚假的观念体系";阶级性视角下的意识形态,主要指"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中立性视角下的意识形态,主要是指"思想或观念上层建筑"。同时,由于马克思在不同时期、不同著作中对意识形态的论述不尽相同,人们往往曲解了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表现为"虚假的观念体系"与"客观的历史现象"引发的内容与形式之争;"没有绝对的独立性"与"相对独立性"引发属性与功能之争;"科学的世界观"与"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引发的真理与价值之争。认真梳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以及隐藏于理论背后的内在辩证关系,对于挖掘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时代价值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 键 词:意识形态 虚假的观念体系 统治阶级思想 观念上层建筑
分 类 号:A8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