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三种范式——试析毛泽东、李达、艾思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个体实践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红梅[1] 冯飞龙[2] 

机构地区:[1]宝鸡文理学院哲学系 [2]宝鸡文理学院思政部

出  处:《理论与改革》2016年第1期27-31,共5页Theory and Reform

基  金:201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李达;艾思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比较研究"(13BZX011);2014年国家西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延安时期党的理论工作者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经验研究"(14XKS012)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毛泽东、李达、艾思奇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道路上,他们三人有着很多共性,同时也各具特点和风格。体现在视角维度、逻辑理路、道路轨迹上风格迥异、特点鲜明。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以不同的方法,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深入分析毛泽东、李达、艾思奇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不同个体实践,对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毛泽东 李达 艾思奇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分 类 号:A8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