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自交系桂39722的产量和果穗性状及其感病株率与种植密度间的关系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苏义成 文仁来[1] 田树云[1] 何静丹[1] 苏月贵[1] 何雪银[1] 黄开健[1] 程伟东[1] 张述宽[2] 滕辉升[1] 何懿 谢太理 谢尚宏 季娟 

机构地区:[1]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南宁530007 [2]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处,南宁530007 [3]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南宁530007

出  处:《农业科技通讯》2016年第2期94-98,共5页

基  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13GB2E100387);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1AA10A10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D35B01);广西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计划(桂科转1346004-16);广西科技攻关与新产品试制项目(桂科攻1123001-7A;桂科重14121001-2-19);广西农科院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农成转201303(A);2015YT24];广西农科院玉米研究所科技发展基金项目(玉ZX2014005)

摘  要:【目的】玉米自交系桂39722是广西农科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高配、多抗玉米自交系.是2012年通过广西审定的玉米单交种桂单0810的母本:研究和探讨玉米自交系桂39722的产量、果穗性状及其感病株率与种植密度间的关系可为桂39722优质高产繁殖及桂单0810优质高产制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在广西农科院明阳基地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7个种植密度处理(57000株/hm^2、63000株/hm^2、69000株/hm^2、75000株/hm^2、81000株/hm^2、87000株/hm^2、93000株/hm^2),4次重复对桂39722进行了密度试验。【结果】结果表明:桂39722的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当密度达75000株/hm^2(5000株/亩)时,产量最高5662.95kg/hm^2(377.53kg/亩).以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逐渐下降。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逐渐下降;空秆率、感病株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逐渐增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密度与产量、株高、穗位高、秃尖长、空秆率、青枯病和纹枯病呈显著正相关效应,与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效应:产量与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呈负相关效应,但不显著。【结论】综合产量及千粒重、感病株率等因素,桂单0810制种时母本的最佳制种种植密度为72000~78000株/hm^2(4800-5200株/亩);在该种植密度条件下,不仅可确保桂单0810的制种产量,而且可确保其种子生产质量。实践表明:当桂单0810制种时母本的种植密度为70695~80535株/hm^2(4713~5369株/亩)时,平均产量达6141.45kg/hm^2(409.41kg/亩)。

关 键 词:玉米自交系桂39722 种植密度 产量 性状 相关分析 

分 类 号:S513[农业科学—作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