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历史化”:《创业史》的评价问题——以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为中心  被引量:8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辉[1,2] 

机构地区:[1]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2]中国文艺评论(西北大学)基地,陕西西安710069

出  处:《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60-67,共8页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15L104);陕西省社科界2014年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2014Z124);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4I26);中国文艺评论(西北大学)基地系列研究成果

摘  要:《创业史》的评价问题,内在地关联着文学评价标准的变化和文学史叙述重心的转移。与"再解读"理路的思想局限一般,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亦不在1950年代社会想象的历史脉络中理解柳青写作《创业史》的根本意旨,从而存在着评价的"限度"。而以"历史化"的方式重返彼时的文学"现场",在特定的意识形态脉络中发掘《创业史》与时代社会想象的深度关联,是克服评价的"限度"的必要方式。由此可知,塑造带有社会主义新思想、新感情及新性格的"新人"形象,以之"应和"新时代对于意识形态主体的询唤,是《创业史》的重要命意。此一思路,亦符合1950年代社会想象的历史逻辑。

关 键 词:《创业史》 评价问题 “历史化” 再解读 先验批判 

分 类 号:I206.7[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