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社团组织在陕甘宁边区治理中的贡献与作用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帆[1,2] 朱小玲[1]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210023 [2]安徽科技学院思政部,安徽凤阳233100

出  处:《甘肃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213-217,共5页Gans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项目号:14YJA710043)阶段性成果

摘  要:现代治理理论认为,公共治理的实施与实现离不开社团组织的有效参与及其功能发挥。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党和边区政府高度重视社团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并注意发挥社团组织在边区公共治理中的功能和作用。在党和边区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陕甘宁边区不仅社团组织建设和发展成效明显,而且社团组织在维护边区公共安全,促进边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公共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与此同时,由于陕甘宁边区社团组织的兴起与发展,不是经济、社会和文化内生自然演绎的产物,更多的是特殊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进行政治动员与积极建构的结果,因此,其在参与边区公共治理方面,往往呈现出主体精神不足及主动意识不强的状况。

关 键 词: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 社团组织 陕甘宁边区 公共治理 

分 类 号:K264[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